家长怎样陪伴孩子度过中考
生地会考迫在眉睫,不少孩子火急火燎。
不少家长焦虑不已、忧心忡忡,经常找一些励志语句给孩子看,想以此推动孩子的快速成长,殊不知由于挑选的句子太过碜人,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起了反作用。
有的家长给孩子抄写过马丁的名言:“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这段话对有些想绝地反击的人来说,可能会有“起死回生”之效。但用到学生身上,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你说一项考试,考砸了,就成了孩子的无底洞?这也太夸大其词了吧?
在孩子紧张的备考阶段,家长可以抄一些真的能带给孩子力量感的语句。
曾经读过的一首小诗: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看,这个读起来多么富有营养,多么富有力量!
所以家长在陪考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力用力。尤其要善于借助一些激励人心的句子及时为孩子赋能。
对于那些早就有自学能力又非常自觉的的孩子,家长不必事必躬亲,做好后勤工作即可。
对于那些不太自觉的孩子,家长的陪同显得至关重要。
因为孩子在学校里辛苦地学习了一天,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里。如果迎接他的只是不停的催促与分数的追问,试想他回到这个家能感到特别温暖与温馨吗?
有智慧的家长,会开开心心陪孩子吃晚餐,也绝对不会在就餐时间问东问西。
孩子愿讲,家长就仔细聆听。孩子不愿多说,家长默默关注就好。
最考验心性的重头戏还在后面。家校本上的签字家长如何签呢?
需要背记的,需要家长把关签字,有的家长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这是学校把任务转嫁给家长。
其实只要你转换一下思路,你就能够想得通。你陪伴的是你的孩子,陪伴的过程虽然辛苦,万事开头难,只要你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了,后面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陪伴孩子背记的过程中,不要充当法官的角色。不必盯着孩子一字不漏地背记。家长的作用是陪伴,唤醒、鼓励、激励、赏识……而不是孩子真正记住了多少东西。
有的家长过于严厉,结果背记过关变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场争夺战。何必呢?
钱志亮老师告诉我们,亲子关系大于教育。
你要利用陪伴孩子的一切机会,改善亲子关系,这才是陪伴孩子的最大意义所在。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情绪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家长柔声细语,和颜悦色,与孩子相谈甚欢。
有的家长疾言厉色,暴跳如雷,与孩子一谈就崩。你说这样的陪伴有什么意义?
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用温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有的家长当孩子磨蹭的时候,当孩子背记不流畅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怒火中烧,就会口不择言地大声责备,有的甚至还怨气冲天、歇斯底里……
记得《超级演说家》中有一句话:“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一个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你说你这样的陪伴还有什么意义呢?本来白天老师在学校陪伴孩子一整天,回家只有几个小时你才陪伴孩子,为什么不能多一点耐心呢?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
不少孩子受到家庭的重创,就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家长不是有意的,虽然家长也是第一次做家长。但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即便孩子背记时像蜗牛一样的慢,但只要他在努力,就值得嘉奖。家长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要知道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你的表扬与激励对于孩子就像空气一样重要。
不要担心孩子听了表扬会翘尾巴。好孩子都是夸奖出来的。周弘老师在《赏识你的孩子》中就明确呼吁:家长必须学会赏识你的孩子。
张文质老师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要一天到晚火急火燎。家长不要着急,要急也是让孩子自己急,让他自己去体验。如果你帮他急,只能是火上浇油。
心理学家丹尼尔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
这里谈的舒服不是让孩子懒洋洋,不是让孩子不思进取,而是家长把话说到孩子的心坎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对于家长来说,是同样的道理。家长的陪伴不在于传授本领,家长的陪考也不在于涨分。家长的陪伴,家长的教育,在于激励孩子,唤醒孩子,鼓舞孩子。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在长怡实验中学教书的时候,发现学习委员周宇华同学的爸爸是一位超级有爱的优秀父亲。
每天早晨给女儿播放轻音乐,让女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起床。所以,他的女儿起床从来没有起床气。
每天出门时会给女儿一个有力的拥抱,然后会提出一个对女儿的请求。比如说今天要主动问题哦,或者今天要好好午睡呀。他把对女儿的要求变成了温馨的叮咛。
当女儿考前压力大的时候,这位优秀的父亲甚至买了篮球带女儿去球场打球。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女儿减轻压力。
身为局长的他,应酬太多。但他晚上推掉一切应酬,必定回家陪伴女儿吃晚饭。他说:“宇华妈妈在高速公路上班,时常上晚班,但我们俩口子约定晚上必须有一个人陪伴孩子。所以,即便别人不理解我,我也必须回家去陪伴女儿……”
他女儿经常是年级第一名,高中是在常德市一中度过的,现在在大上海工作,当律师。
我在紫桥散步时,经常遇见他们夫妇。他们告诉我女儿出类拔萃,已经找到意中人。每次遇见他们夫妇时都是笑盈盈的,一副有女万事足的模样,令人羡慕不已。
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心中有法。陪伴孩子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如果你还停留在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与我何干的层面,孩子迟早也会砸在你手里,除非你的孩子是超级自觉的学霸。
光影剧言曾说:“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内心底气的最初来源。也是孩子日后,对抗艰难险阻的最后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