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员工写周报的意义(公司每日日报怎么写)
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就是取决于你的底层思维能力。
日常记录(日报) 定期反思(周报、月报) 刻意练习(又体现到日报、周报、月报中),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其基础就是“记录思维”,延伸到结构性的复盘思维。
导读:作为老板,如果让员工每天写工作日报,每周写周报,每月写月报,会不会被骂?
工作日志、周报、月报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让领导知道下属做了什么工作、做得怎么样的沟通方式。
要求员工写日志、周报、月报势必会遭到抵触和反对,但对于一家公司的管理者来说,评价一项管理规定的实施从来都不是员工的喜恶,而是整体的工作效率。
工作日常汇报的重要性
工作中安排任何具体的工作内容都需要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才能对整体工作有促进作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员工被要求写周报和月报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
但是如何推进一项工作的日常汇报需要慎重考虑,否则可能会引来下属的表面服从、背后议论甚至是一片骂声。
追随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三十年,江口克彦被业界誉为“松下幸之助的传人”,他在《我在松下30年》一书中写道:“对于上司来说,最让人心焦的就是无法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度。如果没有得到反馈,以后就不会再把重要的工作交给这样的下属了。”
由此可见,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想建立一个日常沟通的机制,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安排员工写工作日志、周报或月报。
采用日常汇报的形式,既是对过去工作情况的汇总,也是对未来工作的继续推进。
以我们单位为例,部门里每天早上都要对前一日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情况进行简单的口头汇报,把领导的关注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说明。
而对于特别重要的事项或者是突发情况,一般要提前准备书面材料,以便领导能够掌握工作进展的大致情况。
除此之外,我们每周都要总结一周工作,并对下一周的工作任务进行安排和详细安排,月末也要对一个月内所有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制定下个月的工作计划,让领导掌握本部门的工作推进情况。
这样的工作模式几乎已经让所有员工适应和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门的工作效率。
员工反感定期汇报的原因
就工作日志、周报和月报而言,员工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具有重复性和日常性,定期向领导汇报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
第二,即便是再精炼的工作报告,也要求员工梳理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
如果是本身工作较为饱和或工作效率比较高的人,则不会产生困扰,但是对工作量不饱和、工作效率低的员工而言,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在工作比较空闲的情况下被要求定期完成工作汇报,员工不能让上级知道自己的工作很空闲,因此就会“无中生有”地花费心思去编造,这个过程的痛苦可想而知。
第三,一切没有产出的努力都是浪费资源,员工在面对自己真实的工作情况时会感到尴尬和羞愧。
很多时候我们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在一整天处于极度忙碌的状态下,以为自己完成了很多工作。
但通篇梳理后才发现自己付出的努力几乎没有得到回报,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只占很少的比例,大量时间浪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通过定期的工作报告,员工会看到自己真实的工作状态,在真相面前“无所遁形”,感到羞愧和尴尬以致于内心抵触工作报告本身。
根据心理学中的“X理论”,如果一个人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并且不愿意承担责任,那么他会选择尽可能地逃避,这也可以解释部分员工反感工作汇报和总结的原因。
促进团队高效管理的方法
日报、周报等定期工作汇报具备一定的作用,很多企业团队都有统计、汇总成员的工作日报和周报的需求,管理者至少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了解团队成员的表现和业绩。
因此短期内完全杜绝定期的工作汇报方式并不现实,而且容易导致“矫枉过正”的后果。
实际上,没有一个员工不希望自己获得好业绩和高工资,部门员工之所以不愿意完成工作日报、周报。
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对企业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则是薪酬制度欠合理,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式促进团队的管理效率呢?
从工作日报这类汇报行为的出发点考虑,是管理者想知道团队的实时进展与取得成果,结合项目管理思维来看,一个积极创造业绩的氛围比写任何日报、周报和月报都要有效。
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公平处理问题的好领导,也离不开一个具有激发作用的薪酬制度,更离不开具有正确引导作用的企业文化。
与其让员工定期汇报工作进程,不如由领导来分析员工的业绩统计表,对需要帮助的员工进行针对性的专项培训,进而在员工心中树立努力的方向和标杆。
总而言之,企业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和研究的细活,要求员工写工作日报、周报和月报会不会被骂,不是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重点,而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阶段以及员工所在的岗位属性来决定采用何种管理方式。
文/老夏分析师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