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产品设计师?来看看国外产品设计师的总结
全文共3657词,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现如今,互联网行业对UI设计师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如果还只有单一技能,往往很难体现自身的价值。对标国外的公司,产品设计师这个title对应的工作内容会对设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掌握的领域知识越来越多,也逐渐成为设计师提升自己的新标准。
听说阿里最近也是对设计师的岗位模型进行了大的改版,种类繁杂的设计师Title由之前的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等全部统一成了体验设计师和创意设计师两类title。另外所有的设计部门也逐步由UED、UXD全部改为设计中心或者设计团队,可能也是为了顺应越来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那关于产品设计师具体的工作落脚点是什么,更偏重什么,国内很多公司(包括大厂)也是一直处在摸索的阶段。很多时候,往往是道理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说产品设计要具备产品,用研,设计,动效,开发等多维度能力,感觉就是要做一个全能型选手。
但是实际中,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也就很难像技能深度专一的岗位那样拿出特别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精细化成果,很可能最后他的工作会融入到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单独拿出来说的时候又感觉是泛泛而谈,缺乏一定的深度,难以给人能直观感受到的作品。
可能是我的道行还不深,所以我会觉得其实是容易让人迷茫,难以有明确的目标和产出。
带着这种问题,我也跟阿里的产品设计师朋友聊过这个问题,因为阿里其实很早就提出了“全链路设计师”的概念,所以我觉得或许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答案。
节选部分内容
关于产品设计如何落地这个话题,我们聊了很多,大体上得出来比较接地气的结论就是:产品设计师更重在项目整体性的想法落实,并不以视觉设计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然后别的方面技能也得有一些拿的出手的内容,比如交互,产品推进等等。
然后我也想看看国外对于产品设计这个岗位有什么样的定位,所以找到了今天的这篇文章,原文在Medium上已经有了12.2K的赞,虽然是在2014年写的文章,但即便是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一些指导意义。原文的结尾,有大量的留言讨论,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观点,也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去围观围观。好了,废话不多说,看译文吧~
什么是产品设计?
What is Product Design?
这个经常被误解的领域需要一个正确的定义。
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那么我猜你很有可能是在科技行业工作,渴望参与到互联网产品的创造中来。本文旨在让你深入了解产品设计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师意味着什么,答案是不断迭代的,我试图通过这篇文章来传达这个被低估角色的广度、作用和价值。
产品设计的范围更大
为了理解产品设计师具体能做什么,我们需要看看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是由哪些设计能力组成的,又是如何结合到一起的,在协同工作时又能做什么。
- 交互或者用户体验设计师
研究行为模式,探索特定应用流程,解决预先确定的用户需求,这些人能够比大多数人更快的创建和迭代解决方案。
- 图形或视觉设计师
对外行的人来说,视觉设计是每个只要能称为设计师都要做的事。他们会每一个像素,创造出有色彩,有深度的作品。这些设计师会用手绘板工作,他们通常会用macbook画一些写实的图标并用在iOS中(译者注:2014年的时候,写实图标还很流行)。
- 动态或动画设计师
他们是一群很酷的人。如果你正在为一些华丽的菜单切换或者有创意的加载动画而惊叹的话,那就是给这群人最大的褒奖。
- 用户研究人员
是一群真正站在用户那边的拥护者们。他们会深入到客户的内心,提出一些用户遇到的困难并努力寻找解决办法。他们相信用户永远是对的。
- 数据分析师
他们是产品设计的科学家。他们会去管理A/B测试和实时更新的产品,并收集和理解大量数据。他们会去分析数据的变化原因,并会分析出做的好和不好的功能,得出迭代结论。
- 原型设计师
能够轻松得到手绘的交互体验,这其实是产品开发阶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型使我们能够快速低成本的测试我们的想法,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内,把15个潜在的解决方案聚焦到5个,3个。
- 业务分析师
这些人是会去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问题,并准确判断每个决策背后的业务价值。为了使正在打造的产品最终能够成功,必须要去理解为什么要去创造它。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这些角色定位是相互独立的,然而,在产品设计师的身上,这些能力都应该具备。
时代在变化,特别是在科技行业,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去拓展自己的技能范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即使是那些曾经被认为不需要设计师掌握的能力,甚至还有一些未知的能力方向都需要我们去挖掘。
产品设计是一整条链路
如果你以为产品设计师只是把解决方案做到更好看的人,那最好是再重新审视一下这个认知。准确来说,他们应该是帮助识别,调查和验证问题,并制定最终的设计,测试和推进解决方案的人。
给一个产品设计师描述一个解决方案,他们能洞察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面对一个问题,产品设计师会去分析和收集现有的用户数据,并从业务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的找到合适的团队成员来进行合作处理。然后,还会与用研的人讨论并制定一些测试计划。产品设计师可能会工作到很晚,通过不停的草图构思,画线框稿,去探索无限的可能性。会把一些最有趣的想法原型放在一起,摆在用户面前进行快速验证。
然后产品设计师会给出几个比较完整的设计概念,并且这些概念是能够处理好目前手头上的问题。对于A/B测试的形式,时间和内容以及最终的构建和发布计划,都有比较明确的策略。执行中配合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以确保所要传达的理念与产品保持一致。在版本上线后,也会在很长的时间内继续该产品,跟进数据和指标以验证设计。
产品设计师会设计解决方案,直到问题发生本质变化。
产品设计是你的品牌
你的营销团队,通过各种品牌细节落地,包括信息,广告,沟通,将会为你吸引全世界的用户群体。但如果你的产品没有实现品牌价值,那些用户就会离开,相信我。
产品设计师是企业所依赖的基础管理者。你的品牌价值和实际交付产品之间的差异最终可能会导致失败。这意味着,你的产品设计团队与营销团队是需要紧密合作的,理解他们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大约在一年前,我们给Spotify进行了重新设计。我们重新设计了Logo和面向消费者的首页,改进了广告风格。我们告别了那些陪伴我们很久的涂鸦设计,拥抱了一种新的、更以人为中心的营销语言。
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我们的产品定位与我们的新品牌标识很不协调。一些潜在的用户是通过一些很酷很时尚的界面风格所吸引过来的,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用起来后会发现,里面的一切看起来还是像一个老旧的小酒吧那种格调。因此,有必要花时间和精力来把我们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以跟上时代潮流。
产品设计无法完美解决你的问题
产品设计师将会会去解决用户的问题,并以对你最有利的方式。我刚刚提到“你”,我指的是你自己的事。(译者注:这里说的应该是解决用户问题要与商业利益之间要取得平衡。)
产品设计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于理解每个决策背后的商业价值。数据会告诉我们一切,用户研究可以验证我们的假设,通过业务和一些关键指标来衡量我们的贡献。
产品设计是自适应的
我们都能感觉的出来,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昨天还认为是一件很有创意事,明天可能就会变得很普通。产品设计仍然试图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我们今天必须要设计的一些平台在几年前根本就不存在,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挑战。
我们需要灵活。我们需要明白设计是永恒的,是无形的。我们需要动态的看待平台设计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都需要总结一下解决方案,然后不断去应用,不要为每个平台都去设计一套解决方案。
最近,我和Spotify的团队建立了一个每周原型研究小组。每周,团队的一名成员都会展示他们正在尝试的新原型工具或语言,然后我们一起学习基础知识。我们在这周的休息时间里都在学习使用它,所以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有一些很酷的东西可以展示给其他人看。到目前为止,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每周一次的这个会议是我最期待的。我鼓励所有产品设计团队在做产品时都要跳出限制框框,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保持你对最新发展的敏感度和不断完善你的设计技巧。
产品设计知识需要广泛被传播
更确切的说,需要这样做。在我的一些观点中,应该是已经很明确的,我们才刚刚开始对产品设计师有了一些认知。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还有很多人其实是并不清楚产品设计师的定位的。
不幸的是,设计一直被视为一种纯粹的美学。“让它更漂亮就好了”,他们经常在你耳边说。这是我们必须要去改变的看法,我们是用户体验的负责人。因此,我们需要去教育身边的人,不管是上游还是下游,关于我们具体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的责任。
当你招聘一位产品负责人时,你可能会因为这个人的涉猎面非常广,他们了解一些前端和后端的代码,了解项目的时间、预算、业务价值、分析、管理等等能力而想需要这个人。当然,面试的人可能会有一份非常亮眼的作品集,但是他们能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吗?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师应该知道一些动效,原型,代码,用研,视觉和交互设计能力。他们能知道在什么阶段需要线框图,而又在什么时候去追求像素级别的完美模型。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动画展示,什么时候用到原型展示。他们知道如何传达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产品设计就是这样
Spotify的产品设计团队已经不知疲倦地工作了几年,让大家改变(特别是内部)对设计的总体认知,特别是对产品设计的看法。从一开我们就是一个高度以工程驱动的公司,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不容动摇的意志和观点。
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从一个主要由纯视觉设计师组成的团队变成了一个规模大了近5倍的团队,团队的组成也扩展到了由产品设计师、用户研究人员和设计师组成。
我们已经从产品开发周期的末尾发展到最前沿,从作为产品的美容师的浅层思考到成为用户体验最重要的策略制定者。
朋友们,这就是产品设计。
本文翻译已获得作者的正式授权
授权截图
Medium
译文地址:彩云译设计(公众号)
原文作者:eric eriksson
译者:彩云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