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粉丝能看到我的作品吗(抖音作品粉丝看不到什么情况)

在网上游荡多年,看过别人无数文字图片视频以后,我终于动了心见样学样,想把自己的涂鸦和制作发到网上。我注册了一个抖音账号,并意外的发现我同时也有了一个头条账号。

2020年3月26日傍晚,我拍到一轮正在落山的红日,自认极具美感,于是它成了我在自媒体平台上的第一个作品。

用了一段时间抖音,我发现抖音只能发视频,而头条既可以发视频也可以发图文。因为我对头条的兼容性更感兴趣,后来就主要使用头条这个平台了。

两年多来,我在头条号发的文字和视频大约有400多件,不到一年我就有了粉丝上千人。可是粉丝上千之后我却发现,我每次发的作品,粉丝的阅读量都非常少。甚至阅读量上万的作品,看过的粉丝也不过几十人。

这些粉丝与我素不相识,他们不是我用钱买的,也不是我大作广告费力拉来的,而是看过我的作品后主动对我加以关注的。所以,我心里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关注我之后,粉丝们就不再关心和阅读我的作品了呢?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谜,它使我困惑,也使我想去解开它的谜底。

我知道,抖音和头条都有个共同特点,即鼓励并主导所有创作人员生产垂直内容。所谓垂直就是要求你创作的内容和你选择的领域是一致的,并且一个账号一直输出同一个题材内容。比如你选择中餐为创作内容,按内容垂直的要求,你就应该专门发布各种中餐菜肴的介绍和制作之类,以吸引和巩固爱好中餐的读者和粉丝。

头条号传播信息的核心机制是推送制。它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特殊算法把作品推送给经常点击相同内容的用户,而创作者则根据用户点击量和互动情况实现内容变现,获得收入。

头条号的垂直领域有生活,育儿,美食,财政,历史,文化,三农,vlog、文学、摄影等十大类,每个领域下又有若干个小类。要长期生产优质的垂直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头条号能长期做好某一垂直内容的自媒体,很多都不是单独的个人。

刚接触头条号之初,我就被这个垂直内容的要求整懵了。我以为不做垂直内容就不能在头条发作品,因为我没有长期做某类垂直内容的知识储备,也不会为了发布作品而去选择做某个垂直内容。等弄清楚非垂直内容也可以发布,只是不利于机器推送,我就释然了。因为我的诉求不过就是在退休后写点文字,拍点视频,记录一下个人所见所闻所感,借自媒体平台与有缘的读者作点交流而已。

当然,辛苦创作一场,我肯定也希望读者能多一点。

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我用《合江门街纪事》为名,以自己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见闻经历为内容写了46篇系列回忆文章。正是这个系列文章使我的头条号阅读量上了三十多万,收获了上千的粉丝。

《合江门街纪事》系列开始推出时,各篇阅读量相差很大。多的时候有上千人阅读,少的时候却只有几十。有了上千粉丝以后,我以为阅读量应该均衡一点吧,我去查看数据的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

头条后台对我作品的推送,随着粉丝的增加,每期的推送量确实有所提高。但是从相关数据中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

这现象就是我每期发文后,粉丝都有所增加,后台推送量虽然没有覆盖全部粉丝,数量也是在随着增加的。可是,在上百个推送量中,阅读过的粉丝始终占比很小,多数时候都不到10%。《合江门街纪事》系列第一篇阅读量上两万的文章,推送粉丝431个,阅读过的粉丝只有17个。其他两万多读者都不是我的粉丝。

我很有兴趣地思考起这现象背后的原因,最后我发现了粉丝阅读和推送的几个特点。

一,头条号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推送,确实摸到了现代人阅读的兴趣点,并且以大包围的方式把潜在的读者都囊括进来。但是即使推送对象是都是粉丝,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阅读。

二,当今读者对所谓垂直内容更有阅读兴趣,确实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大数据算法精准推送下,很多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被导向更狭窄和固定的方向。正因为如此,他们愿意花更多时间去看同一类题材内容。虽然圈粉了某号,一旦从标题发现不是自己兴趣所在,他们就不会点击阅读。

三,在头条号创作垂直内容,先天性地拥有更高的阅读量,但是质量不高的垂直内容也可能无人阅读。非垂直内容创作,题材和表达能做到较好的统一时,也能获得读者的喜欢。我一篇关于自家宠物狗的文章,就获得了4万多的阅读量。

从以上特点看,头条号大数据对垂直内容的定义和对粉丝爱好的分析,确实有比较强的针对性,也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是一种很成功的推广方式。但我同时也发现,头条号判断为垂直内容的同类题材,它的着眼点主要是在客观事物分类这个维度,缺乏从人这个角度的分析归纳。

其实从创作者这个角度看,我认为不同的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主客观感受,思想观点等为内容进行的创作,也应该算一种垂直内容。因为在这种创作中,作者特定的生活生长环境,观察分析事物的方式方法,个性爱好和长期形成的行文风格,语言文字表达习惯等都会在创作中融为一体。不同的作者会呈现出不同的辨识点,这就是不同作者的垂直内容。

另一方面,我认为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后是否选择关注作者成为粉丝的原因,除了对内容的喜欢和认可之外,也可能是对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志趣,行文风格,语言表达有兴趣,希望进一步了解作者等原因。我选择关注某作者时,就常有这些因素在起作用。

可能正是因为大数据没有对作者本身辨识点的分析,当作者发布了新作,头条号基于大数据的推送,即使对粉丝,它也只是推送给系统认为会对新作感兴趣的人。并不会推给每一个关注了该作者的粉丝。而粉丝们在其它铺天盖地的推送作品面前被动耗尽了阅读时间,自然失去了主动翻查选择自己曾经关注过的作者的意识。

至此,我认为我已经找到了粉丝们不看我的作品的谜底。

作者发布作品,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传播。尤其是要通过内容变现获得收益的经营团体。作为不以经营为目的我,只是基于兴趣和记录为主的创作,粉丝看不看我的作品,其实对我的创作影响不大。

开始涉足自媒体时,我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上千的粉丝。有了上千粉丝后,我又没有想到这么多粉丝不看我的作品。所以才有这番探谜的经过。

我说过,辛苦创作一场,我肯定也希望自己的读者能多一点。如果我关于作者也是垂直内容的想法能被头条号接受,系统能够把根据内容推送部分粉丝改为推送全部粉丝。我想所有作者的作品点击量都会有一定的增加。这是一个能扩大头条内容传播的简单设定。但是不管头条号的推送规划是不是会变化,我都依然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兴趣继续自己的自媒体创作。

因为创作和发布已经让我乐在其中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