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的主题选择与取景角度运用技巧
同样是在拍风景,为什么就是有人能抓住富具变化中的宝贵一瞬呢?难道是他拍之前拜了摄神有上天保佑吗?其实想要拍好风景摄影 ,除了适合的器材,还要确立自己的拍摄主题是什么,从主题出发,才能想象到将要拍摄的画面,胸有成竹地运用取景角度等技巧。再加上现场对变化的把握,有准备有实操,才能完整地拍出具欣赏感的绝美风景哦!
题材的选择
风景摄影题材之广泛,基本上放眼开去所见都可谓为风景:名山大川、森林原野、城市风景甚至公园一小角落。拍摄风景照片与其他内容一样,在拍摄前,首先要确定拍摄景物的主题,然后再考虑如何表现主题。没有中心内容的照片,即使画面精美,也只是徒有表面。要拍出有“心”的照片,应该和写文章一样,要有章有法,让观者感受到你的思想意图。
选择每一类风景摄影的题材,都应该对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最好去知道景物的各类特点和情况,例如拍摄城市风景时,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哪些建筑有其的象征意义、哪些时间点最能表现出主体等等。这些都要做好心中有数,才能为拍摄的主题挑选出好的项目,从而确定之后所取用的拍摄方式。
如拍摄张家界为例,在冷空气过后,雨停转晴的当天晚上和次日早晨,是拍摄张家界最好的机会,这个时候易出现雾气,可以拍摄到朦胧的迷人云海效果。
取景和角度
一张完美的风景照片,除了要有表现主题的主要景物以外,作为衬托的物体是必不可少的。物体是有主次之分的,应该适当地在画面中安排好,一般是把主体安排在画面上重要而明显的地位,如黄金分割点或正中心,而衬体只位于整个照片的四周部分地方。
面对广阔的自然环境,可选拍摄角度也应该灵活,在没有固定主体目标的自然风景里,应根据景物呈现不同的面来决定拍摄的角度。以桂林山水为例,山与水都是它最引以为豪的地方,那么究竟应以山作主体,还是以水作为主体呢?这就要根据所拍摄的景物情况来决定了。如果是河流近而山层远的风景,就应以河流作主体;反之,就应以山作为主体。
以河流做主体
以山作为主体
拍摄以湖泊、海洋等宽广水面为主体的照片时,必须把水面安排在画面上最明显的地位,其他元素都是作为陪衬水面的衬体。
这些景物的水平线一般都是很明显的,通常都把画面划分为两部分,若看得太多,会产生单调之感。因此,我们最好选择有明显直线条的物体(如木船、桅杆等)来穿透横的水平线,起到变化的效果。
如果拍摄的水面是细长弯曲的,如河流、大江,它的水平线就不会很明显地划分画面。但为了显示出其线条的深远,就应站在较高的位置俯视拍摄。这样不但能表达景物的纵深感,而且蜿蜒的弧线更为画面增加了线条的美感。
城市风景是以街道和建筑物为主的风景,每个城市都有它的不同的特点和内容。拍摄城市风景,应该着重表现出这个城市的地方特色,所以拍摄时就要根据它的特点来选择角度。拿香港为例子,国际化大都市,全球最大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维多利亚港一带是摩天大厦的聚集点。要表达香港的繁荣,少不了以维港为重点来拍取一系列作品。
而拍摄市区其他繁华的局部地区,则要寻找较高的拍摄位置来表现它的热闹情景(如夜市等),广角带来的宽广视角,让人在意念直接联想到“大”,表达出热闹意象,才会拍摄出气氛较好的城市风景作品。
前景、中景和后景的运用
前景
如果要增加画面上的透视、纵深感等,前景是必不可少的。它将场景中的元素联系到一起,让画面更加耐看,让观众的注意力在画面上停留更长。我们需要注意,前景并不一定是画面的主体,但是它非常重要,可以让画面更加丰满、立体。
中景
风景照片的主体也可放在前景与中景之间,所以中景的处理非常重要。它是视觉引导的中心地区,运用前景和远景为中景陪衬,能达到表达主题的目的,但是主体位置亦不能过于置中,适宜放在中间的左或右侧,这样较为灵活。如果主体在正中,很容易因为被四面的景物重重包围,使得画面局促不安而缺乏生气。
远景
远景的作用是将风景扩展开去并烘托意境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美, 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和景色的感染力。远景的色调以浅色调的话,即令人感到辽远开阔、心境明朗;若果是暗色调的话,即增添厚重的磅礴感,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意。
风光拍摄中动态要素的运用
风景摄影中的动态要素,往往包含了人物或其他动态物体。他们能充实景物的内容,也可为景物增加生动感,形成对比。人物在画面中可作为主体,也可作为衬体。一般情况,在拍摄场面较大以及人物安排在远处的景物时,就会以人物作为衬体,以景带人。在中小场面而人物又较近的景物中,通常就以人物为主体。
决定景物题材和拍摄范围的时候,既要考虑到人物的数量和安排,又要考虑如何抓取人物的好动态。有时,景物中的人物所在位置和他们的动作规律,都能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和谐性,如果掌握得不好,大好的美景常会因动作不好而遭受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