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测APP是否侵犯隐私(如何看待app软件侵犯个人隐私)
在日常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必备品了,因为我们能够通过手机APP进行日常交流、学习、工作等,但不知从何时起,各大平台的大数据就开始分析我们的日常记录了,出行路线被导航类APP记录,月度花费被各类支付APP掌握……而作为手机APP的用户,往往面对着开发者的霸王条款,开隐私权限可以使用软件,不开隐私权限无法使用软件,开与关让用户陷入了妥协。
各类手机APP借大(卖)数(用)据(户)之名,收集的用户隐私信息有哪些呢?
读取本机识别码:这个权限几乎所有APP都爱收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本机识别码就相当于本机的身份证号,确定了识别码,就相当于确定了这个用户。当然,这个功能善意的用法是统计软件的装机的唯一性。
开启通讯录权限:这就涉及到读取、修改、删除 联系人、通话记录等,比如说网易云音乐、百度地图之类的居然会用到这个权限。他们需要此权限来干嘛?其实都是为了营销,同时为你匹配同平台的手机好友。
还有读取已安装列表,唤醒全家桶系列等等,以及各种涉及获取地理位置信息、读取手机号、打开摄像头、使用话筒录音、打开WiFi开关、打开蓝牙开关等等个人隐私的APP应用。
当然,可能像某互联网大佬所说:“中国人比外国人都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但是有些APP却因监管力度不够、技(经)术(济)水(需)平(求)不强等原因,出现了数据泄露,给了一些诈骗团伙以可趁之机。
上月相关部门就公布了百款常用App申请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权限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安卓系统有26个重点权限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密切相关。
而近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其官网发布了《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规范》清晰界定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讯社交、社区社交、网络支付、新闻资讯、网上购物、短视频、快递配送、餐饮外卖、交通票务、婚恋相亲、求职招聘、金融借贷、房产交易、汽车交易等16类基本业务功能相关的必要信息范围。
就目前而言,除了法律方面的不断完善,企业也应该加强自律,当然作为使用者的用户也需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那么作为个人该如何有效防止隐私信息泄露呢?编者有几点建议:
- 积极管理手机隐私权限,在安装软件时就将有些涉及隐私信息但该软件又不需要的全限关闭。已经安装的则可以进入设置界面进行关闭权限的操作。
- 从正版商城下载应用软件,正版商城相关软甲基本都经过人工复核过,至少在安全性方面还是较靠谱点,而很多不经正版商城下载的软件比较容易越界收集用户信息。
- 提高自我隐私安全保护意识,不要轻易授权密码记录、指纹验证等核心隐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