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群做营销(什么是社群营销?怎样做社群营销)
自打“私域”这档子事情成为网店的热议话题之后,“社群”就变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营销手段了。尤其是粉丝经济、网红经济托起的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矩阵的技能火爆之后,内容营销、社会化营销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很多人发现高大上的理论很能说服人心,短视频、直播的疯狂让我们见到了威力,看看手头剩下的资源,好像也就是“社群营销”比较容易入手。因为,扫二维码领取红包;加个好友;塞群里,然后就可以形成社群了。接着,发广告、给激励、引导裂变、返佣金,这不就把“社群”的威力发挥出来了吗?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么早点洗洗睡吧!因为,“社群营销”不是这么玩的!
“你为什么要建设社群?”得到的答案,一般分以下几种:有了社群,就能够让消费者帮助传播口碑;建设了忠实的用户社群,就可以得到粉丝红利,把声量转化为销量;竞争对手也在做,所以我们也得做..............
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建设社群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一个庞大而且忠诚的社群,当然可以产生强大的传播力量,但是这里也涉及很多“为什么”你都想明白了吗?
用户为什么要转发有关品牌的内容?用户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关注品牌?用户为什么要自发地为品牌发出内容?
“可口可乐”在微博的官方账号只有50多万粉丝,而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几百万、上千万。你凭什么有勇气说:你的官方账号能有百万粉丝?
“苹果”的产品几乎家喻户晓,但是,你关注过“苹果”的官方账号吗?苹果没有在任何一个社交媒体上开设官方账号,所以你肯定也没有关注过它的账号。简单而言,苹果没有主动去建设社群,但是它的社群之大,堪称世界第一。
“社群”不是建设出来的,是因为某个事情、品牌、产品、个人,值得大家去关注,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在产品、服务、定价、销售渠道、推广等各个营销层面上,能够引发用户产生UGC,让他们为品牌主动声音,而并不是品牌自己勉为其难地想内容,然后还要找意见领袖帮忙传播。
吸引相关度高的人群成为粉丝,而不是单纯追求粉丝数量。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觉得“粉丝数量”这个显性的指标很重要,那就去买粉丝呗!其实一点儿实际意义都没有。
喷了一顿,吐完槽。其实,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也发现了这些问题。接下去,就得想想办法怎么来解决问题了:
什么品牌定位、人设打造、内容匹配、营销工具之类的知识点,网上搜索一下到处都是,今天咱不聊这些,我相信这些东西你我都已经烂熟于心了。关键就是,这些知识点咱们都掌握了,为啥还搞不定“社群营销”呢?营销链路没有错;重点抓手也没有错;技能技巧运用也娴熟;各项资源匹配也到位,让我们一直绕在“怪圈”里面的原因,其实是有三件原则性的事情,没有从意识层面引起重视,从而导致一个接着一个的战术胜利,最终带来了一场灾难性的战略失败。
有这么三件事情,你必须从意识层面予以重点关注:
第一件事情:消费者是内容创造者
“信任”是交易的基础,“群体”给每一个“个体”带来的信任的安全感。消费者产出的购买体验、产品功能特性、发布照片、视频,跟其他粉丝的互动,都是天然的UGC内容,天生就带着“信任”的基因,容易唤起口碑和购买的行动。假如消费者不是主角,只是受众,体验感就会大打折扣,没有很好的体验就不会有可以引起共鸣的分享,社群营销也无从谈起了。
第二件事情:聆听消费者
“得到一个差评,发个现金红包,让对方改评价”这种方式从某种角度而言,只是为了平台的指标而运营,消费者的心声你聆听了吗?他们的抱怨;他们的差体验,你反思了吗?你对产品和服务的一厢情愿,你认为自己做了足够的换位思考,推出的产品和服务是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但是,消费者真正的反馈,你为什么视而不见呢?产品和服务的改善和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心聆听消费者的需求所致。
第三件事情:让消费者参与进来一起营销
消费者行为洞察的能力再强大,你拥有再多的数据也比不上让他们参与进来。与其猜测消费者的需求,不如直接让消费者直接参与。通过社群营销的活动,让消费者决定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其实就是让消费者参与到营销规划中。“小米”的案例已经被用“烂”了,如果真不知道雷军是怎么带着最初的那些粉丝做到今天的“小米帝国”的,那么去网上搜一下吧,我就不多费口舌了。你的种子会员和超级用户,难道为了“裂变”而存在的吗?如果一群为了“返佣”而围着你的人,我觉得“羊毛党”的可能更大!用真心爱别人很难,但是“爱”自己参与建设的事情就很容易!
以上三件事情,从意识层面牢牢记住,然后,去一一检查自己的营销链路环节中,有没有违反这些原则的。还是那句话,我相信你的链路没有错;我也相信你的节点没有错;我更相信你的技能技巧很娴熟,或许就差这三条原则了:1、消费者产出内容比自己产出重要;2、真正的去聆听消费者的心声;3、让消费者充分的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