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巧:光源的色温
操作方法
- 01
白平衡,简单地说就是拍摄现场中标准白色的再现情况。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偏色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 有时我们会遇到颜色不对的相片,例如偏黄、偏蓝的情况,这是因为相机侦测色温时所产生的问题。所谓色温(ColorTemperature),从字面解就是颜色的“温度”,所以有冷暖之分,从直觉观察,暖色调偏红黄,冷色调偏青蓝,单位就以Kelvin(K)表示。如果你打开相机的设定选项,在白平衡(WB)就有调校色温的选项。然后你可能会问题,为何色温会放在一个叫“白平衡”的地方,为何不干脆叫做色温呢?这是因为有一个色彩概念在背后。 什么是冷调,什么是暖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光线,一般有太阳光、灯胆光、光管光、蜡烛光等在摄影领域常见的色温值,通常介乎2000K–10000K之间,以5000–5600K为中性的色温点,如正午时段的阳光。偏暖为低色温,见红光较多,如烛光及灯胆光,大约在2000–3000K左右;而偏冷色为高色温见蓝光较多,大约是7000K或以上,如阴天密云下的光线。不同光源所产生不同的色温,会影响到被照对象的色彩表现。 白平衡─寻找相片的白色人眼在辨色方面有颇高的灵敏度,可在大部份情况下辨别到白色的对象。但相机的感光组件则不如人眼,如果偏离了中性色温太远,在感测上无法修正,会令相片出现偏色问题。最常见是灯胆光下,远低于正常色温时,色调会偏黄,特别是人的肤色会特别难看,所以要将过暖的颜色“调冷”去中和,令相中对象的发色表现像日光照射下一样正常。而调校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原本白色的东西,在不同色温下仍看到白色,以之为“白平衡”。那为何没有“黑平衡”?因为黑色在任何色温下的表现也是一样,所以以黑色作为基准是无法达到色温修正的作用。 在菲林年代,菲林的预设色温通常为日光使用,约5500-5600K,如果遇到偏离的色温,就要加有色滤镜去修正颜色,即遇到暖色时用冷色滤镜,反之冷色时用暖色滤镜。不过在数码年代,感光组件具有色温修正的功能,可以因应场合去调节色温范围。 这是自动白平衡(AWB)下在室内暖色光管下出现的效果(左),如果AWB无法还原被摄者的颜色,而相机又支持RAW,可以在后期更改RAW内的色温值去修正(右)。一般数码相机都已有自动、日光、密云、钨丝灯、光管、闪光灯及手动模式。不过每部机的表现都有差异,如果相机受到设计局限,如自动白平衡的侦测范围大约在4000-7000K左右,遇偏离中性色温更夸张的环境时,就会显得无能为力,必要时就需要用预设色温收窄范围,或用手动白平衡。以下是松下相机手动输入色温(K)的画面,可以看到左手边色温表由下至上有蜡烛、灯胆、日光、阴天、阴影等选项,数值介乎2500–10000K。室内光为日光型光管,当数值为5400K时,与日光管的色温相近,所以可以看到背景都是白色。 色温工具:白纸或18%灰卡 如果想得到较准确的色温,可以使用手动模式输入。过程并不复杂,只要依照相机的程序在光源下对着白纸或18%灰卡拍照,得出来的色温就能贴近光源的数值。不过要留意的是,如果你使用随身带备的A4纸,由于纸的颜色不一定是纯白,多数略为偏蓝,得出来的色温可能会有偏差,所以建议使用中色调灰卡避免色调偏移。灰卡特别适合用于商品摄影,可保持色调统一。使用后要妥善保存免受潮或光照,因为有机会变色。如要求色温准确度很高的话,建议一年更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