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耐心怎么办 怎样培养耐心(怎么样可以让自己变得有耐心)
《内生动力:从想到到做到的成事法则》,[美]艾利特·菲什巴赫 著,冯晓霞 译,中信出版社2022年11月版。
早期的耐心可以预测未来生活的积极结果
俗话说,好东西会留给能等的人,但等待并不好玩。无论是等待烤奶酪三明治达到完美温度还是等待投资的成熟时机,等待都很艰难。英语单词“patient”(意思是耐心或病人)指的是能够等待的人或者需要治疗的人。这个单词有这样的双重含义并非偶然,因为它们都源于“受苦的人”,说明等待本身很痛苦。
等待之所以如此困难的原因之一是,等待往往要求你放弃一些更小、更早能马上做的事,以此换来更大、之后能做的事。这需要你保持冷静,在暂时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时要保持平静。这些要求可能会让你想起自我控制,因为耐心常依赖于自控,所以动机科学家有时会把耐心和锻炼自我控制画等号。研究自我控制的一个经典范例“棉花糖实验”,实际上就是在评估耐心。
这一著名实验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当时在研究儿童是如何延迟满足的。这一实验是让孩子们在两种食物奖励中做出选择。在最早的研究中,孩子们被带进一个房间,坐在一张桌子旁,每个人桌前有一颗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可以等一会儿再吃棉花糖(通常等待时间是10~20分钟,但孩子们不知道要等多久),就可以得到两颗棉花糖。然后研究人员离开房间,观察孩子们和糖果单独待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在等待中的任意时间,孩子们都可以改变主意,选择立即吃掉棉花糖。他们等待坚持的分钟数就是他们最终得到的耐心分数。
你现在也可以想象一些很吸引你的东西,例如一杯葡萄酒、一块刚烤好的巧克力蛋糕或者刷社交软件。想象自己坐在诱惑面前,除了等待什么也做不了而且不知道要等多久。但你相信,这段时间过后你就可以得到更好的:一杯更贵的葡萄酒或者可以刷更长时间的社交软件。
通过棉花糖实验,研究人员初步确定了孩子们用来帮助自己等待的策略。那些能够分散自己注意力的孩子(有些孩子在唱歌,有些孩子想出用手或脚玩的游戏,还有些孩子甚至让自己入睡),或者把棉花糖想象成让人没食欲的物品(他们把棉花糖想象成一朵白云)的孩子可以等更长时间。大约10年后,当米歇尔和同事回到这些孩子(已经是青少年)身边继续观察他们的表现时,得到了更有趣的发现。那些当初在诱人的棉花糖前能耐心等待的学龄前儿童,在青春期时在认知和社交方面表现得更好,学习成绩更好,朋友也更多。
电影《海蒂和爷爷》(2015)剧照。
棉花糖实验的数据之后被多次分析过,虽然在一次实验中运用耐心的能力绝不可能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但早年延时满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人生的一些重要结果。棉花糖实验类研究告诉我们,早期的耐心可以预测未来生活的积极结果。但研究没告诉我们原因。耐心是怎么让人成功的呢?是因为有耐心的人意志力更强、更聪明?有耐心的孩子是因为相信耐心等待就真的会有好事发生,所以在完成作业后才出去玩吗?动机科学似乎显示,这些因素的组合再加上其他因素就是原因。
等待的时间越长,
赋予产品的价值就越大
敏锐的观察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像苹果这样成功的科技公司很善于利用我们缺乏耐心的弱点。每次有升级版的新苹果手机要上市时,苹果公司就会在正式发布手机之前早早地发出声明,但声明里除了说手机正在开发,你得不到任何关于这款手机的更多信息,比如它是什么样或者有些什么功能。2000年,阿诺德·金博士利用该策略造成的急切情绪,创立了苹果传闻(MacRumors)网站。该网站上可以发布有关苹果新产品的所有非官方信息,一篇篇关于苹果最新手机或平板电脑功能的帖子满足了那些迫不及待的科技爱好者的好奇心。金博士的网站大获成功,于是他决定放弃医疗行业,投身于苹果泄密这项利润丰厚的事业。
苹果和苹果传闻的成功告诉我们,人们等的时间越长,他们赋予产品的价值就越大。但等待对我们来说总是很难。一般来说,如果愿意等你就可能会得到更多,也会觉得你得到的更特别。毕竟等上几个月才能买到新手机,你就会觉得它更珍贵。等待虽难,但会让你珍惜一直在等的东西,那又是什么具体原因让人们没耐心等呢?
屈从于诱惑时我们常会责备自己缺乏意志力。所以,缺乏意志力即自控力时,缺乏耐心的程度便会增加,这一点不难理解。安杰拉·达克沃斯、伊莱·冢山和泰里·柯比分析了棉花糖实验的数据,发现父母和老师所说的这些孩子的意志力水平与他们等待棉花糖奖励的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意志力更强的孩子似乎也更有耐心。这些研究还发现,孩子的认知能力也可以预测他们等待的时间,所以意志力并不是全部。同时拥有聪明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力,才会做出等待的决定。聪明很重要,因为只有真正懂得等待能带来更多好处的孩子才会更有耐心。同样,聪明地选择去追求延迟满足的好处对成年人也很有用。
在沃尔特·米歇尔去世后,他的同事近期发表的一份新的数据分析报告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一个人在17~37岁时的意志力可以预测他在46岁时能挣多少钱。在这项分析中,虽然学龄前儿童棉花糖实验的一次分数不能预测他们中年的经济表现,但父母对孩子意志力的评价,以及之后参与者对自己意志力的评价是可以预测的。
缺乏耐心的主要原因是
不相信等待会有回报
“我应该等多长时间再选择放弃?”等待时你会在心里问自己这个问题。把自己想象成坐在棉花糖前的孩子,在等着大人回来告诉你可以吃了。你应该等多久才会断定实验人员不会回来了?或者想象一下在半夜等公交车,你应该等多久才会断定公交车已经停运了,然后开始步行回家?请注意,我问的是你应该等多久,不是问你愿意等多久。你当然不会一直等下去。在某个时间点,你不会再相信实验人员或公交车还会来。你会得出结论:晚点会得到更大好处不是真正可以选的选项,你决定选即刻就能做出的选择,少吃糖果或者步行回家。你失去耐心,是因为看不到继续等的意义。
人们缺乏耐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相信等待会有回报。他们可能不相信他人会履行承诺或者认为等的时间实在太长了。通常我们等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容易相信别人。如果公交车过了30分钟(你以为只需要等5分钟)还没到,那很可能今天晚上就不会再来车了。所以耐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电影《奋斗的乔伊》(2015)剧照。
棉花糖实验中也有证据显示出信任的作用,例如来自稳定家庭环境的孩子往往等待的时间更长。如果你在一个可预测的环境中长大,你相信成年人会兑现承诺,你甚至可能决定先去读研,晚几年再上班挣钱,因为你相信这样做会有回报。相比之下,来自不稳定家庭环境的孩子对生活中的成年人更加怀疑,因为成年人的承诺有时能兑现,有时是空话。家境一般的孩子会成为没耐心的成年人,往往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这个世界不值得信任。如果你从小就学会了怀疑成年人,你可能不会去读研,也不会有存钱的习惯,因为愿意等就会有好事与你的个人生活经历并不相符。
对棉花糖的喜爱怎么会让一些孩子愿意等着拿两块棉花糖而不是现在只拿一块棉花糖?对咖啡的热爱又怎么会让咖啡迷一直坚持走到精品咖啡店,而不是在他看到的第一家咖啡店里买咖啡?答案你可能已经猜到了,越是在乎某样东西,你就越愿意等待有机会拿到更多或更好的版本。毕竟,爱就是耐心等待。
当你喜欢某样东西时,不管是棉花糖、咖啡,还是在储蓄账户里有一大笔钱,这些东西的好坏有着天壤之别。技术爱好者认为,现在的手机和明年秋天要发布的手机区别很大。既然差别那么大,等待就是心甘情愿。但如果你和我想法一样,觉得咖啡就是咖啡,手机也只是手机,为什么要专门等一个新型号,也只是比现在能买到的稍微好一点而已?因为我对机器没什么热情,所以我是个缺乏耐心的科技消费者。
人们喜欢尽早结清是因为
不喜欢悬而未决的目标
最近我给了一个同事20美元,但实际上我欠了她15美元。她提醒我欠她钱时,我抓起钱包发现里面只有20美元的钞票。我拿出一张给她,她摇头拒绝,坚持说不想多拿。我也同样坚持,宁愿现在付20美元也不想以后再付15美元。为什么我急着还钱,哪怕要多还5美元?
我们常认为缺乏耐心是想尽快拿到钱或其他东西,但其实人们也急于还清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急着把钱给出去。我们在做调查时,大多数人说会像我那样做,因为现在多付一点还清小额债务比等到有确切数额时再还更好,而且大多数人也说宁愿少拿回一点也不愿一直被欠债。例如,大多数人宁愿现在给20美元,而不是等到他们能支付18美元时;大多数人也宁愿现在就收回18美元,而不是等到欠债的人能还20美元时。
这些决定显示出人们缺乏耐心。他们宁愿赔钱也要尽快还清或结清债务。不管是欠钱还是被欠钱,人们喜欢尽早结清是因为不喜欢悬而未决的目标,他们希望这一目标能收尾。例如,在现在做更多的工作和以后做更少的工作之间做选择。一项研究发现,相比于在一周后转录更少的密码,人们宁愿现在转录更多的数字密码(例如3atAmynZ5P)。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做完后他们就可以在清单上划掉这件事了。同样的原因,有的人会在信用卡账单一出来就还钱,而不会等到期时再还。在另一项研究中,大多数接受调查的人称如果需要接种疫苗,他们宁愿今天忍痛被打一针,也不想等一周后吃一颗无痛药丸。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2006)剧照。
越接近目标的最终状态时,我们就越渴望完成目标,因而也就越没耐心。回想一下目标梯度效应,想象一下某一次你准备去度假,在最终坐上飞机、火车或汽车去度假前,专注于工作、家务或其他事是不是很难?无论等了多久,在车管所的队伍快要排到你时,你是不是会格外焦虑?等待期快结束的感觉会让人焦躁不安,你会发现继续等下去越来越难,恨不能马上就结束等待。
我们不耐烦的原因有:意志力薄弱、缺乏信任、不太在意或急于完成。在解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想提醒你要先记住:有时候缺乏耐心并不是问题,它可以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但人们也不应该总是在等待,例如,如果感觉饿了或累了,即时的小满足能让你继续努力下去。不管是吃点下午茶还是打个小盹,小小的满足感能让你更好地去工作。即时满足而不是等待更好的解决方案,可能也是对的。如果你总在等待未来会发生更好的事,可能你就永远享受不了当下,也就无法享受幸福的生活。
怎么建立和保持耐心呢?
在生活中耐心很重要。有耐心的人更有可能从大学毕业,因为这需要放弃一份当下就有但可能不太有趣的工作,而选择一份以后才能做但可能更满意的工作。有耐心的人也往往能存更多钱,因为他们愿意把钱存起来以备将来之用,而不是现在就花掉。有耐心的人在堵车或者在咖啡店排队时更能保持平静。他们也不太会在晚餐前吃太多零食,到吃饭时反而没了胃口。但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耐心可能会变化无常。我们都会有一些耐心,但有时我们也都会没耐心,那么当你需要耐心时又该怎么建立和保持耐心呢?
数学家约翰·埃德蒙·克里奇在他最著名的实验中,将一枚硬币抛了10000次。一开始正面和反面的总比例变化很大,但渐渐地二者开始接近50∶50,这为大数定律提供了证据。虽然后来这一实验被证明是个重要发现,但克里奇做实验时仅仅是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20世纪40年代他被纳粹囚禁,只能用扔硬币的方式来打发等待二战结束这段漫长的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获自由,他只好耐心地找点事做来打发时间,哪怕是非常单调的事。在最早的棉花糖实验中,孩子们也使用了这个策略。在忙着编歌或编故事中他们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就不用总想着摆在眼前的那颗棉花糖了。克里奇和棉花糖实验人员揭示的是,不去想自己是在等待,你就可以有效地增加耐心。找点别的事做,试着忘记你在等待。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没觉得自己是在等待,等待就会更容易一些。
6个月后给你120美元,或现在就给你100美元,你会选择哪一个?一年半后我给你120美元或一年后给你100美元,你又会选择哪一个呢?第一种情况下很多人会选100美元,但第二种情况下很多人则会选120美元。这两种情况都是多给20美元,请你多等6个月,为什么人们在等了至少一年时更愿意为钱而等待呢?答案是距离会增加耐心。如果选择是近期的,我们会选早一些、小一些的奖励,但如果两个选择有一段时间距离时,我们会选晚一些、大一些的奖励。
以上例子展示了一种增加耐心的策略:提早做等待的决定。根据“提早决定”这一技术,当两个选择都是在遥远的未来时,如果你需要提早在“早一些、小一些”和“晚一些、大一些”的选择中做决定,你会更有耐心等待。为了更好的产品或价格,明年再多等一个月比现在等一个月更容易做到。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非线性的,在我们的大脑中,现在和下个月的差别似乎比一年和13个月之间的差别更大。
电影《海蒂和爷爷》(2015)剧照。
人们选择不同答案的另一个原因是动机研究人员所说的“双曲线折现”。人们一开始会很快地折现未来的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未来结果的折现会变慢。所以在你眼里,如果你在6个月后才会拿到一笔钱,这笔钱的价值就会低得多,但如果你是在距离现在的一年半后而不是一年后拿到这笔钱,那么两个时间相比这笔钱的价值不会低多少。
不只是人类,鸽子也会选择从提早决定中受益。提早做选择时,鸽子就会选择晚一点得到更大的奖励。在一项研究中,霍华德·拉克林和伦纳德·格林让鸽子在小的即时奖励(啄某个键,马上就有2份谷粒)和一个大的延迟奖励(啄键后有4份谷粒,但要延迟4秒)中做选择。鸽子不喜欢等待,它们会选择小的即时奖励。但是当研究人员加上10秒的固定延迟时间,使即时奖励在10秒后出现而延迟奖励在14秒后出现时,鸽子反而会去啄提供延迟奖励的键。所以,如果让它们回答:“你愿意再等4秒而得到更多谷粒吗?”这要看它们的决定是不是提早做出的,如果是,它们就有耐心等待;如果不是,现在就可以拿到即时奖励,它们是不会有耐心等待的。
我们可以用这一原则来增加耐心,只需要在“早一些、小一些”的选项可供选择之前加点时间。举个例子,如果你知道今年夏天只能有一次旅行,你最好提前做计划。如果现在让你选是这个周末去旅行还是下个月去旅行一周,你可能很想选这个周末就去旅行。但如果让你在三个月后的周末旅行和四个月后的一周旅行中做选择呢?无论有多渴望这次度假旅行,你可能都会为更长的旅行再多等一个月,因为反正都要等嘛。同理,如果只是把送货时间从10天缩短到5天,而不是从5天缩短到第二天,你多半会选择省下这笔所谓的加急快递费。
增加耐心的技巧可以解决不耐烦的原因
托马斯·杰斐逊曾说:“生气时,先数到10再说话。如果特别生气,就数到100。”由这句话可见,他赞同另一种增加耐心的策略,即“等等再选”的技术,先推迟做如何回应的决定,等听到所有选择并经过一段时间考虑后,再看自己要选的是现在还是以后对你有利的选项。等等再选的技术给你增加了一段认真考虑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比较各种选择,也能看到多等一会儿就能得到更好选择的好处,最终你会变得更有耐心。
在一项研究中,戴宪池和我给了参与者两个选择(但他们不用当场决定选择哪一个),一个是15天后拿到一台品质一般的数字音频播放器,另一个是40天后拿到一台优质播放器。一些人马上做了选择,而另一些人没有马上做出选择,有人甚至在做选择前足足等了13天。与那些马上做了选择的人相比,等了一段时间才做决定的参与者更多地会选择等更久,最终拿到更好的播放器。等一等再做选择时,人们会希望得到更好的音频播放器,因此也更愿意为此多等一阵儿。
增加耐心的技巧,也可以直接解决我们前面提到的不耐烦的原因。如果不耐烦是因为缺乏意志力,我们可以提高自我控制力,例如提醒自己未来总有一天会成为现在。我们也可以增加与未来自我的联结,心理联结是增加耐心的一种已验证有效的技术。让大学生用虚拟现实生成70岁时自己的形象,会提升他们为退休储蓄的意愿,这就像让他们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会提升他们锻炼身体的倾向一样。
如果你因为未来不确定而没有耐心,增加对未来结果的信心会让等待变得更有价值。例如,你可以现在设定信用卡自动还款,就不会到时候忘了按时还信用卡,你也可以要求把一笔付款留存在第三方保管,直到你有资格使用。这种做法在房地产行业很常见。房产买家会先向第三方,例如产权公司付款,卖家也完全接受等待付款最终到账。如果不耐烦是因为对更大的奖赏没那么喜欢,你可以提醒自己奖赏的特别之处,以及你起初为什么会在意。在你使用“等等再选”的技术时,这种心理可能会自发产生。在等待时,你可能会更珍视那些需要等的选择。在排队等候时,你会越发喜欢需要你等待的产品,也是这一心理在起作用。在某样东西上投入时间后,你就会学着去欣赏它。
如果是不太重要的事,你可能会想快速完成目标就不用再想着它。这种情况有技术手段可以帮到你。例如,你可以在日历上设一个后续跟进提醒,或者安排邮件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发送。你不用担心自己会忘记使用优惠券,其实很多人也一样会忘记优惠券和礼品卡。如果你没耐心等着使用礼品卡或优惠券,担心自己可能会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那么设个日历提醒自己,到时候再使用折扣也很方便。
最后,如果能让其他人也加入等待,你可能会更有耐心。有人和你一起等时,等待会更容易。如果你的利益取决于我能否等待,这可能会有效地增加我的耐心。设立共同储蓄目标的夫妇,可能会比没有共同目标或社会支持的个人更容易实现储蓄目标。以一项使用改良版棉花糖实验的研究为例(这次发的是曲奇饼干)。在研究中,丽贝卡·库门、塞巴斯蒂安·格吕奈森和埃丝特·赫尔曼把孩子们分成两人一组。只有组里两个孩子都各自做出等待的决定时,这两个孩子才能得到更大的奖励。当孩子们想到太早吃掉饼干不仅会让自己付出代价,也会让同伴没机会吃第二块饼干时,他们会更有耐心。下次你在等三明治、投资或别的什么时可以试试这些策略,你会变得更有耐心。
本文选自《内生动力:从想到到做到的成事法则》,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美]艾利特·菲什巴赫
摘编/何安安
编辑/王青
导语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