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键盘上的字母不按顺序排列(键盘26个字母为什么不按顺序)
1714年开始,就相继有欧美国家的人发明了各种形式、但技术还并不是很成熟的打字机,被用在打字机上的、最早期的打字键盘也随之发明。到了1868年,被称为“打字机之父”的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获得了打字机模型专利并取得相应经营权,又于几年后设计出了现代打字机的形式,并首次规范了键盘标准,也就是现在使用的“QWERTY”键盘。
“QWERTY”键盘的按键布局方式其实是非常没效率的。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使用用右手,但使用“QWERTY”键盘,左手却负担了将近60%的工作。两只手的小指及左无名指是最没力气、最不灵活的指头,但却要频繁地使用它们。而灵活的手指头却放在了排在中间行列使用频率不高的字母,其使用率仅占整个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时常要为了打一个字而频繁的移动手指头。
既然如此影响工作效率,那么为什么要将键盘设计成“QWERTY”的按键排列布局呢。这是因为,最初,打字机的键盘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而打字机是全机械结构的打字工具,如果打字速度太快,某些按键的组合很容易出现卡键问题。由于当时机械生产工艺还不够完善,使得按键在击打之后的回弹速度相对较慢,一旦打字员击打按键的速度太快,就很容易发生两个按键绊在一起的情况,最后只能手动把它们分开,然后才能继续打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绊键的原因,一方面是按键回弹速度慢,另一方面是打字员打字的速度太快了。既然无法提高按键的回弹速度,为什么不想办法降低打字员打字的速度呢。其实降低打字员的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比较常用的字母摆放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S"、"A"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放在最笨拙的右手无名指、左手无名指以及左手小指下来击打。而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击打。
于是肖尔斯的“QWERTY”键盘便应运而生了,他把最常用的几个字母放置在相反方向的位置,最大限度的增大重复击键的时间间隔,以用来避免卡键。"QWERTY"组合的键盘便由此诞生,并且逐渐定型。后来,由于生产工艺的发展,按键回弹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键盘字母顺序却并没有改动。虽然有许多种更合理的字母顺序方案出现过,但都无法进行推广,社会发展习惯的力量,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