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就能瘦的减肥方法(有没有躺着就能瘦的办法)
HIIT 低碳水,躺着都能瘦!
嘘!小点声,告诉你一个惊天大秘密,你可要答应我,不要喊出来!
这个秘密就是:躺着也能瘦!
Are you kidding me? 你在逗我吧?
野兽什么时候骗过你?
每天单纯的花 20 分钟做个小运动,
剩下的时间 放肆吃肉,躺着就能瘦。
你愿不愿意试试?
在详细讲解这种神奇的小运动之前,先要讲清我们所说的“躺着也能瘦”。毕竟这个概念又冲击了传统健身领域,那看似合理,却又难以实现的瘦身理念。
传统的健身,营养学理念推崇的减肥理念是“管住嘴,迈开腿”,制造 热量缺口(每日热量总摄取<每日热量总消耗)。
你严格按照这个理念,减少每天的营养摄入,一边告别了火锅、米饭、大盘鸡;一边喝杯奶茶压压惊。与此同时,你还痛定思痛,办起了健身卡,听着杨超越们:“高温瑜伽仰卧起,动感单车普拉提”的音乐,发奋苦练。
坚持了一个月,吃了无数的苦,割舍了无数的生活乐趣,最终发现体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一大波沮丧慢慢来袭,逐渐走向了 破罐破摔 的道路。
传统健身理念大方向没错。只是实现起来难度太大了。影响热量缺口的因素很多。
首先,大众普遍会忽略,也难以测算的是 人体自身的基础代谢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差异,所处环境的不同,都会导致基础代谢不同。
其次,大众还会忽略 食物热效应 这个日常难以量化的概念。
人在吃东西的过程中,从 咀嚼 开始、消化、分解、到最终 吸收,每个阶段都会有热量流失。导致最终热量缺口计算有偏差。还有一些其它「算不准」因素,比如:热量测算不准确、个体吸收能力差异、食品的个体差异等,都会最终影响每日能量摄入。
而迈开腿,相对管住嘴,也许更简单些,但是依旧难以做到,因为常规的迈开腿意味着 长期、大量、时间久、见效慢,枯燥乏味 的有氧运动。比如:每天超过 40 分钟 的慢跑,还有那不一定每天都有空去的游泳池。
这样靠着 节食 和 超量有氧运动 减肥的的效果往往微乎其微,有些意志力惊人的小伙伴,成功瘦身,但是一旦恢复食欲,很快会 复胖!这也就是为什么减肥节目最终都停播的真实原因。
而我们今天推荐给大家的 HIIT 低碳水饮食,是一种 无痛、见效快、效果持续久,可以 放肆吃肉 的减肥模式。
不卖关子告诉你,躺着也能瘦科学概念就是:运动后过量氧耗(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简称为 EPOC。
身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生了一种叫“氧亏”的现象(Oxygen Deficit)。在运动结束后,身体为了缓解“氧亏”现象,会显著提高氧气摄入速率。过多的摄氧量,会直接参与到脂肪分解的过程中,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燃脂效率。
简单说,训练强度越高,训练后身体需要恢复、回到 静息状态,消耗的氧气量也就越多,继而消耗更多热量。
这一时期,你即使躺着不动,维持你日常基本生活的 基础代谢率 和维持最基本心脏循环的 静息代谢率 也要远高于平日水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以燃脂供能为主(因为身体中的糖已经消耗殆尽)。
每次运动的总消耗=运动中总消耗 运动后消耗。
这种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最长可以 持续两天!这两天你就是躺着不动,基础代谢率和静息代谢率都要比之前从未运动时高。当然躺着都能瘦。
有减肥需要的朋友,需要格外关注运动后的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因为运动后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阶段,可以持续增加机体运动停止后的能量消耗,这对于有减脂需求的人群都有帮助。
控制这一时期的饮食,尤其是减少 糖 的摄入,尽量给身体创造一个有利于燃脂的机会。
1.增加运动时长
通常情况下,有氧运动 时间长度 与 EPOC 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有氧运动时间越长,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 时间越长。但是有氧运动增加的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时间维持相对较短。
2.高强度、间歇
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也会显著提高运动时最大摄氧量,会比慢跑等,长期中强度有氧运动产生的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总量多,延续时间长。
也就是说,你终于可以远离那些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有氧运动。
3.用抗阻训练增加身体瘦体组织
运动后过量氧化的绝对值,还与 瘦体组织(肌肉)指标相关。同等质量的脂肪和同等质量的肌肉消耗能量的比例是不一样的。每增加 1 kg 肌肉,每天就能多消耗 110 大卡能量,同时可以有效消耗脂肪。抗阻训练为主的无氧运动(举铁),能显著提高人体的瘦体组织。抗阻训练之后,因为身体中贮藏的糖已经被消耗一空,只能靠燃烧脂肪为身体供能。
时间长度、运动强度、瘦体组织(肌肉),这三项指标都会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由此可见,如果想提升运动后过量氧化时间与强度,需要兼顾运动的强度和摄氧量。这需要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
那既然,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都能提高运动后过量氧化(EPOC),那有没有 无氧 和 有氧 相结合的运动方式呢?
首先让我们说说什么是 HIIT。
HIIT 是英文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的缩写,中文意思为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这种训练方式,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初的田径训练领域,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风靡于竞技体育界,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尤其能够提高力量训练水平,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运动员瘦体组织(肌肉)比例,燃烧脂肪。
相比传统、节奏稳定的中等强度运动(MCT,Moderate Continue Training), HIIT 是一个 有快有慢,节奏变化大 的周期性循环运动,它的摄氧量更大,强度更强。而且,HIIT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一块平地、一阶楼梯,甚至一个瑜伽垫就可以开始训练。另外相比传统有氧运动,动辄 30 分钟 - 1个小时,甚至更长的训练时间,HIIT 只需要 5 - 20 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显著提高 人体基础代谢率、静息代谢率 和 超长的 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持续时间。这也就意味着身体将消耗更多的卡路里。
经过 4 周左右的 HIIT 训练后,训练者的 腰臀比(WHR ,Waist-to-Hip Ratio)(注1),身体质量指数 (BMI,Body Mass Index)(注2)显著降低。
注 1:腰臀比(WHR)是人体腰围与臀围的比值,通常采用该指数测定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腰臀比过高会影响代谢技能正常运转,从而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等新陈代谢疾病。
注 2:身体质量指数(BMI)是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主要用来界定肥胖,BMI 数值超过 25 即被界定为肥胖。
北京体育大学曾经做过一个为期 8 周的 HIIT 与 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关系的实验。8 周运动干预前后,HIIT 组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持续时间、总量均显著性大于中等强度运动( MCT)组。
另外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招募训练经验的青年男性 10 名,选取不同的运动形式,消耗 300 大卡的热量,最终结果发现:运动强度越大,选手所产生的 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也越大,持续时间更长。
而当 运动强度一定 时,比较运动时间长短所造成的过量氧耗(EPOC)情况时,发现 运动持续时间增加 只会增加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的 持续时间,但对 EPOC 总量却无太大影响。
HIIT 要求在 高强度运动 中,穿插相应时间的低强度间歇运动(甚至休息)。一般情况下要求参与者在高强度部分将自己的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 85% — 90%,这么说可能难以理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心率和摄氧量监测装置。
用一个简单的表述,就是高强度达到力竭,用尽全力,大脑中只有努力完成训练的欲望和画面,没有力气说话,没有力气去刷社交媒体,不会想去拍照、刷朋友圈 等有的没的。
高强度运动后,紧接着伴以等长时间的休息或更短的低强度运动(休息)。低强度的运动(休息)后,在回到高强度的状态,循环往复 20 分钟左右。
HIIT 的基本动作
HIIT 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只要是高强度+低间歇的运动,都能算作 HIIT。比如现在各大健身网站,APP 中常见的 TABATA,Intensity,郑多燕以及其它一些健身 APP 给出的各种减脂运动,都是 HIIT 的一种变形。
如果没有什么运动基础且体重较大的小伙伴,则可以考虑快慢交替的游泳、椭圆机、划船机等运动。
今天,我们特地从油管上搬运了个点击率高达 1030 万次 的 HIIT 训练视频,分享给你:
— 心肺热身 —
单腿摆动 一侧 30 秒
这个动作的目标在于打开胯骨, 动作要尽量用脚去触碰异侧的手。但要注意腿部摆动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要失控。
换另一侧腿
抬膝转体 30 秒
动作要领:尽量用膝盖触碰异侧手肘。如果有余力,可以加大转体幅度。
深蹲接触脚趾前踢 30 秒
这个动作的目的在于,活动你的膝盖和胯骨以及拉伸腿部肌肉。动作要点在于标准深蹲,胯骨尽力低过膝盖。单侧腿前踢,手尽力触碰脚尖。
左右跨步跳跃 30 秒
这个动作要求尽力加快跳跃频率,尽可能抬高膝盖。
开合跳 60 秒
动作要点:手过头顶,尽可能加速。
— 热身完成后动作正式开始 —
跳跃深蹲 60 秒
动作要点在于深蹲尽可能低下去,跳跃频率尽可能高。
高抬腿 60 秒
尽力快速高抬腿。
波比跳60 秒
(俯卧撑 快速收腿 纵跳) 尽可能加快速度。
开合跳60 秒
调整自己的呼吸,注意节奏。
— 休息 —
休息20 秒
不要坐下,保持脚步运动, 深呼吸。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只列举了每个动作的要领,完整的训练还请大家根据视频进行。
先看看被虐哭的歪果网友:
HIIT 的强度很大,燃脂效果很好。但是还是要关注自己的血糖,量力而行。虽然低碳水人群可以适应燃脂代谢的方式,但是 HIIT 这种短期、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人体还是会不可避免地燃烧身体中的 糖分。
建议运动基础较弱的朋友,不要在早起空腹时进行训练,因为这样可能会引起眩晕、低血糖等不良症状。
在文章的结尾,我们解释一个用户朋友在后台常问的问题, 为什么其他人比我减肥快?
这是因为你和他人的 瘦体组织(肌肉)含量、基础代谢率和静息代谢率 不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基础不同。有些人日常的运动量,打球,踢球,登山,就比你多,尽管因为种种原因发胖,但是人家基础代谢率还是比你高的,稍微一动就能瘦下来。
END
作为一个低碳水 HIIT及适量慢跑,
半年瘦了60斤的受益者,
我很希望和你们分享我的减肥经历,
我的黑历史,我的生酮历程,我的健身计划。
也希望你们能多多留言、转发
或者分享你自己的 HIIT 训练照片给我们。
微信关注【野兽生活研究所】回复「入门」,看:
分类|怎么吃|快速生酮|低碳水好处
适应期|平台期|腹部肥胖|臀部肥胖
酮酸中毒|便秘|电解质流失|姨妈出走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回复「吃」获取一份简单的低碳水食谱!
参考资料:
Bartels, M.N., Bourne, G.W., and Dwyer, J.H. (2010). High-intensity exercise for patients i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2), 151-155.
Billat, L. V. (2001). Interval training for performance: a scientific and empirical practice. Special recommendations for middle- and long-distance running. Part I: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 Sports medicine, 31(1), 13-31.
Burgomaster, K.A., Howarth, K.R., Phillips, S.M., Rakobowchuk, M., Macdonald, M.J., McGee, S.L., and Gibala, M.J. (2008). Similar metabolic adaptations during exercise after low volume sprint interval and traditional endurance training in humans. Journal of Physiology, 586(1), 151-160.
Daussin, F.N., Zoll, J., Dufour, S.P., Ponsot, E., Lonsdorfer-Wolf, E. et al. (2008). Effect of interval versus continuous training on cardiorespiratory and mitochondrial functions; relationship to aerobic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in sedentary subject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295, (R264-R272.
de Oliveira, E.P. and Burini, R.C. (2009). The impa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urrent Opinion in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c Care, 12(5), 533-538.
Gibala, M. (2009). Molecular responses to high-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 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34(3), 428-432.
Helgerud, J., Høydal, K., Wang, E., Karlsen, T., Berg, P., et al. (2007). Aerobic high-intensity intervals improve VO2max more than moderate training.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9(4), 665-671.
Horowitz J.F. and Klein S. (2000). Lipid metabolism during endurance exercis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72(2 Suppl), 558S-563S.
Joyner M.J. (1991). Modeling: optimal marathon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physiological facto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70(2), 683-687.
Joyner, M.J. and Coyle, E.F. (2008). Endurance exercise performance: the physiology of champ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586 (1),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