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梵雷斯托夫效应(升级版)
在生活中,可以运用到的心理学无处不在。作为优秀的设计师应该重视心理学带给设计上的帮助 。很多时候,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决定了人们面对设计作何反应、如何相互作用。目前可以把握用户心理的方式有很多,今天我就先带大家了解一下设计中常用的心理学之一,梵雷斯托夫效应
目录
第一部分:什么是梵雷斯托夫效应?
第二部分:发生梵雷斯托夫效应的必要条件
第三部分:梵雷斯托夫效应的局限性
一、什么是梵雷斯托夫效应?
梵雷斯托夫效应(von Restorff Effect)又称隔离效应(isolation effect),以及新奇效应(novelty effect)。梵雷斯托夫效应是指,相对于普通事件或物体,我们记忆有特色事件或物体可能性会更大些。梵雷斯托夫效应的主要成因,来自人们会格外注意一些东西里的某个特殊目标,可能是一张生字表、一些物品、界面中的一些元素等。
二、发生梵雷斯托夫效应的必要条件
1.“背景不同”的概念:
在同一类型中,如果某元素与其他的元素有明显不同时,就会发生“背景不同”的情况。所以我们在界面设计中若想让用户对哪个模块或者是元素能留下深刻的记忆,那就来试试利用梵雷斯托夫效应吧!
案例1:可以看到爱奇艺泡泡的功能入口,和网易新闻底部标签栏入口,都是在同为iCON的元素中,加入了不同的元素(广告元素)。成功的运用了“背景不同”来引导用户的视觉,与此同时也加深用户对其的印象。当我们在处理界面中特殊元素时,为了达到吸引用户的注意或者是点击量时,就可以打破常规,在同背景下脱颖而出。(如图)
![](http://bkqsimg.ikafan.com/uploadt/734_884_20190718161937-340759761.jpg)
![](http://bkqsimg.ikafan.com/uploadt/727_884_20190718161937-884465477.jpg)
2.“不同”的概念:
发生的事情与过去有显著不同时,会发生“不同”的效应。例如,通常骑自行车都是左手把左把,右手把右把;如果有一天因为想试图双手交叉起车,结果栽了大跟头。日后每当我们听见或者描述有关骑车摔倒的事,都会第一时间想起“不同”的那次。接下来要看看设计中是如何应用的。
案例1:为什么每次618,双十一等活动时,淘宝和京东都会选择重新设计与以往不同的首页呢?我们可以看到,在淘宝和京东首页中增加了很多促销的入口,京东甚至连ICON都变成了主页的风格,从梵雷斯托夫效应来分析,就是与以往不同的界面设计可以更加的吸引用户,加深用户的记忆,同时扩大了活动对用户的影响力。
![](http://bkqsimg.ikafan.com/uploadt/727_1714_20190718161938-699272180.jpg)
三、梵雷斯托夫效应的局限性
梵雷斯托夫效应是为了强调和呈现设计中的主要元素,所以相对的如果我们在界面中处处都强调,也就造成了梵雷斯托夫效应的失效,(如下图)这个就是很好的案例,界面中可以看出每个模块都想突出,但反倒让我们觉得界面太花,不知道应该看哪里。所以我们在做个性化设计的同时,也要牢牢记梵雷斯托夫效应的局限性,避免顾此失彼。
![](http://bkqsimg.ikafan.com/uploadt/734_926_20190718161938-218625477.jpg)
总结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有关梵雷斯托夫效应的要点:
1.梵雷斯托夫效应是特殊、有特色的物体会比普通物体记忆时间更久,更深刻;
2.触发梵雷斯托夫效应的两个条件:“背景不同”:在同类型下,元素和元素之前有明显差异,就会产生梵雷斯托夫效应;“不同”:在发现与自己以往相差悬殊时,就会发生梵雷斯托夫效应;
3.避免因为过于追寻梵雷斯托夫效应而造成产品的失利。
海盐社(公众号)
作者:小溜Epik